「輔」瞰世界 <心中的小星星> / 2018 四月號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「每一個天資獨特的孩子,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」這是電影裡所傳達出來的核心信念,然而讓人讚嘆的是電影的手法並不刻意放入教育的氛圍,而著眼於人的關懷。更有甚者,精彩的畫面設計,以及讓人無可忽略的配樂歌曲,都讓整部電影,活了起來。

       人是群體動物,人生而在世不可能一輩子都只跟自己相處,而任何與人的互動就產生所謂的人際關係。人際關係的範圍很廣,而所有人際關係的源頭都來自於原生家庭,根據阿德勒理論,你之所以是現在的你,都是因為早期經驗在你身上留下的「生活風格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這部電影就是從一個9歲、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出發,延伸至他整個人際關係的脈絡。從和原生家庭關係、和學校老師的關係到和同儕之間的關係,都會影響個人的人格發展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主角伊桑也不是和家人感情不好,只是他的父母從不聽他解釋,只看到結果就破口大罵;學校老師也只是從成績的表現就認定這個孩子不努力、不用功,動不動就處罰他;同儕之間也因為他被老師責罰就嘲笑他、貶低他。而他只好選擇逃避、選擇封閉自己的心。直到他遇見尼康,也就是發現伊桑的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那位老師,伊桑才重新綻放、重新找回自己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尼康講到:「關心啊,是真的非常重要,它擁有治療的力量、是痛苦的慰藉,讓孩子覺得他是被需要的。」人與人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?不只是跟孩子之間,和所有人之間都有關心存在的必要,這也是我們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意義。一句簡短的問候,就是搭起人際橋梁的基石,也能讓人感受到關懷與在乎。我們都可能是伊桑也可能是尼康,在人際關係裡用溫暖的態度維繫,而非用標籤束縛。

另一方面,我們常常因為想要達成別人的期望(尤其是父母)而忽略自己的才華和優點,我們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認為自己不夠好、不夠優秀,但是,「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,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。」---被討厭的勇氣。這部電影除了提到人際互動,也提到對於自我的心理認同,你的不幸,是自己選擇的。」我們都在與人的磨合中尋找自己、認識自己;也透過自己的人格特質找到值得深交的人抑或只是擦身。我們都希望自己在人際的流裡,是憑藉溫柔的撫慰前進而非被粗暴的浪濺起,無法靠岸。

最後,願我們都能從中學習到些什麼。J

留言

熱門文章